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高玲)5月26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香口鄉(xiāng)海濤家庭農場內,鏟車不停穿梭,烘干機嗡嗡作響,金黃飽滿的麥粒被烘干后經過輸送帶直接進入了糧倉。農場負責人鄭海濤邊察看烘干機上溫濕度,邊高興地說:“一天能烘干3萬余斤,有了糧食烘干機,不用看天吃飯了?!?/p>
麥在地里不要笑,收在倉里才牢靠。一車車剛剛收獲的小麥被送進烘干機加工,潮濕的小麥很快變得干燥有光澤。使用移動糧食烘干機,一倉可烘7000斤小麥,僅需3小時就達到小麥倉儲標準。如果采取晾曬的方式,7000斤小麥至少需要150平方米的曬場,晾曬三天。
技術人員檢測小麥干濕度。 鄒景根 攝
海濤家庭農場種植小麥300多畝,產量24萬斤,用了一周時間全部烘干入庫。烘干后的小麥,不僅能避免出現霉變等現象,減少糧食浪費,而且經過篩選、清選等程序后,麥糠、雜質更少了。鄭海濤說,“僅此一項,節(jié)省成本2萬多元?!?/p>
麥黃最怕“爛場雨”。鄖西縣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小麥相繼成熟,一旦遇上陰雨或大暴雨天氣,就會造成倒伏、落粒,或發(fā)芽、霉變,使即將到手的糧食蒙受損失。加快機械化烘干設備的推廣應用,能實現對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的補強。今年,十堰市首次引進移動糧食烘干機,開展應急搶收搶烘作業(yè),從“田間”到“糧倉”僅需3小時。
“引進移動烘干機,農業(yè)生產的耕、種、管、收、烘干全環(huán)節(jié)實現機械化全覆蓋。”鄖西縣農業(yè)機械服務中心主任李宗剛介紹,小麥成熟期的二十多天里,該縣有序組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糧食生產和儲存大戶等使用移動糧食烘干機械,最大限度降低糧食干燥環(huán)節(jié)損失。
土門鎮(zhèn)關帝廟村種糧大戶王順美種植小麥100多畝,使用烘干機僅用兩天多時間,將8萬多斤小麥烘干倉儲。嘗到甜頭的王順美說:“移動烘干機在山區(qū)非常實用,還能烘干玉米、水稻、花生、黃豆、綠豆等農作物和部分中藥材?!?/p>
鄖西縣還將全縣收割機、無人機、插秧機、烘干機等50余臺(套)農機,納入農機北斗信息中心平臺進行信息化平臺管理,對農機具作業(yè)面積和作業(yè)質量進行實時監(jiān)管,提高農機利用效率。
技術人員在農機北斗信息平臺實時監(jiān)管農機運行情況。 鄒景根 攝
“三夏”期間,鄖西縣共投入各類機械設備3100余臺(套)。目前,完成夏季糧油機收面積18萬余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