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到了
同學們又陸續(xù)回到校園
沉寂許久的家長群也重新熱鬧起來
然而詐騙分子卻動起了歪腦筋
假扮老師的身份“張口要錢”
各位家長請注意
千萬不能放松警惕
一定要擦亮眼睛
“還好我反應過來了,當時差點就交了……” 近日,在蘭溪市公安局經濟開發(fā)區(qū)派出所接警大廳,市民王女士向民警連連感慨道。
王女士是外地人,今年8月剛在蘭溪找了份工作。為了方便照顧孩子,便打算將9歲的兒子轉學到就近的小學讀書。臨近開學,王女士到該小學咨詢如何辦理轉學手續(xù),為了了解更多信息還拜托老鄉(xiāng)把自己拉入了一個學校的家長群。
8月23日晚上,家長群里名叫“AAA小張”的人主動添加王女士為微信好友。對方自稱是“張老師”,詢問了小孩的姓名和基本情況,還告知王女士25號到教導處找他拿錄取通知書。由于轉學需要戶口簿等相關證件原件,“張老師”還特別貼心地囑咐王女士讓人盡快從老家快遞郵寄過來。
“你現在先交一下費用,我給你留個名額……”隨后,“張老師”稱怕入學名額滿了,便讓王女士先交980元的伙食費,微信直接轉賬即可,會幫她備注好信息。王女士又詢問是否還有其他費用,“張老師”只是一個勁兒地催她趕快交錢,好留住名額。這時,王女士突然警覺起來,心里開始有些懷疑,想到學校繳費一般不會通過個人轉賬,于是便稱稍晚再給對方轉錢。
第二天一早,王女士匆匆來到經濟開發(fā)區(qū)派出所,將這一經過告訴了民警,民警當即判斷:“這就是典型的冒充老師詐騙!”隨后,民警立即和該學校老師聯(lián)系核實,確認了向王女士收費的“張老師”系詐騙分子偽裝,還讓王女士第一時間告知群內所有家長,避免遭受損失。臨走前,民警耐心講解了家長常遇到的詐騙類型以及防范知識,提醒王女士今后務必更加提高警惕。
詐騙套路分析
騙子究竟是如何
潛入“家長群”的呢?
警惕 ?。?!
騙子行騙有這4個套路
套路一:廣撒網、搜索QQ群
詐騙分子會直接在QQ內
搜索班級群的群聊關鍵字
出現相關的群聊后
冒充老師、家長申請進群
如果沒有設置相應的驗證機制
或者班主任驗證不嚴格
騙子就容易趁虛而入
套路二 :套近乎、獲取進群二維碼
有不法分子在校園門口逗留
與其他家長閑聊、套近乎
向家長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
由于很多群聊設置
并未開啟“群主確認”功能
不法分子可直接掃碼進群
套路三:換頭像、伺機行動
騙子進群后
偽裝成學生家長
添加班主任QQ/微信
通常會備注為
“xxx學生父親/母親”
“潛水”觀察班主任的活動規(guī)律
找機會將自己的頭像
換成班主任頭像
并將自己的備注名
改為和班主任一模一樣
然后在群里發(fā)送相關通知
要求繳納學費、培訓費等各項費用
套路四:利用時間差,實施詐騙
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
很多老師都開了消息免打擾功能
或者在上課期間關閉手機
不法分子利用時間差借機下手
讓真老師不能及時發(fā)現
進而實施詐騙
家長和班主任
都要當心騙子們的手法
雖然經過精心設計
但其實破綻百出
防止被騙最好的辦法
還是要各位家長和老師們提高警惕
警方提醒
1、班主任應及時對本班的群成員身份進行核查,對身份存疑的賬號要盡快清除出群。同時,要啟動入群驗證功能,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班級QQ群、微信群,驗證時要對相關信息再次核實。
2、各位家長不要隨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QQ群的群名稱和二維碼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師的電話,了解學校的收費政策和流程,切勿輕信群成員要求轉賬收費的信息。
3、如果遇到自稱老師的人員要求轉賬匯款或是索要銀行賬號、密碼等情況,家長應及時通過電話聯(lián)系或面對面的方式與老師和學校多方核實,不可盲目轉賬匯款或是透露個人重要信息,避免上當受騙。
4、一旦發(fā)現可疑情況,保存好相關證據并及時報警求助。
來源:蘭溪公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