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
班級微信群、QQ群再次活絡起來
一些不法分子也乘虛而入
冒充老師收取各種費用的詐騙
又“卷土重來”
阜陽市民張女士的孩子
是小學一年級新生
9月1日
張女士所在的班級群
突然收到一條消息
稱新學期要預收學雜費268元
并要求家長進入“繳費群”發(fā)紅包
張女士沒有多想
按要求進群繳費后
直到陸續(xù)有家長發(fā)現異常
張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騙子究竟是如何
潛入“家長群”的呢?
警惕這4個套路
↓↓↓
套路一
廣撒網、搜索QQ群
詐騙分子會直接在QQ內
搜索班級群的群聊關鍵字
出現相關的群聊后
冒充老師、家長申請進群
如果沒有設置相應的驗證機制
或者班主任驗證不嚴格
騙子就容易趁虛而入
套路二
套近乎、獲取進群二維碼
有不法分子在校園門口逗留
與其他家長閑聊、套近乎
向家長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
由于很多群聊設置
并未開啟“群主確認”功能
不法分子可直接掃碼進群
套路三
換頭像、伺機行動
騙子進群后
偽裝成學生家長
添加班主任QQ/微信
通常會備注為
“xxx學生父親/母親”
“潛水”觀察班主任的活動規(guī)律
找機會將自己的頭像
換成班主任頭像
并將自己的備注名
改為和班主任一模一樣
然后在群里發(fā)送相關通知
要求繳納學費、培訓費等各項費用
套路四
利用時間差,實施詐騙
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
很多老師上課期間
開了消息免打擾功能
不法分子利用時間差借機下手
讓真老師不能及時發(fā)現
進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請各位老師和學生家長
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務必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支付寶、微信、QQ、手機號等信息,切勿隨意透露給他人,更不能出租、出借、出售給他人;
家長群群主和管理員應加強群內人員身份審核,及時將身份不明人員清理出群,入群人員必須進行身份驗證;
家長在接到群內收款消息時,應第一時間與老師取得聯系,辨別真?zhèn)?,切勿盲目轉賬;
老師、家長和學生應當提高警惕,增強辨別能力,切勿隨意將群二維碼提供給他人,切勿邀請不明身份人員入群,防止被騙。
轉自:安徽警方微信公眾號
來源:紅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