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俊華
通訊員 譚雪嬌 宋金戈 幕唯
湖北宜昌市猇亭區(qū)織布街,因明末坊間盛行織布而得名,是一條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文化老街。隨著紡織業(yè)的發(fā)展,織布業(y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織布街上的機杼聲已沉寂多年。而今老街上新開的一間“蘭染工坊”,猶如一個時光隧道的入口,帶著人們穿越回織布街昔日的繁華。
“蘭染工坊”非遺手作體驗館
現在的織布街其實只是一個毗鄰長江的居民社區(qū),還有兩排磚瓦老屋夾成的一條石板小巷,依稀可見當年織布作坊的格局?!疤m染工坊”就設在巷口一間民房里,坊主曾亞蘭,是一名在都市打拼過多年的女設計師。
曾亞蘭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幾年前,她在武漢經營著一間布藝工作室。偶爾從一個朋友發(fā)的照片中看到織布街,當時就有些心動,想著哪天能把工作室開到這里來。后來她又搜集了一些織布街的歷史資料,更加堅定了到這條老街來的念頭。
2023年6月,她盤下兩間民房,一間用來做染布作坊,一間用來當成品展示,“蘭染工坊”開業(yè)了,織布老街又有了“布”元素。
曾亞蘭正在整理布料
3月11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蘭染工坊”,一家公司的女員工正在這里體驗土法染土布的工藝。將白布鋪平,放上模具,把黃豆粉和石灰混合成的型染糊均勻涂抹在模具上,取下白布放置染缸中,5分鐘后,一幅藍底白花的“喜上枝頭”裝飾畫初步完成。
接下來,再將型染糊刮掉、晾干,之后裝裱,裝飾畫基本上就完成了。作坊內,藍染掛歷、扎染帷幔、蠟染方巾裝飾著墻壁,一排藍白相間的扎染衣裙在燈光下格外飄逸。
曾亞蘭說,目前作坊是她和老公在一起經營,還有4名助教幫忙,去年,這里接待來體驗打卡的游客超過了5萬人次,營業(yè)收入逾百萬元。
為了讓“蘭染工坊”與織布街的傳統(tǒng)文化融合起來,曾亞蘭還找到織布街老染坊“楊義和”的第三代傳承人楊明政,拜其為師,學習用本地布匹、本地植物和本地工藝進行土法印染。就是希望游客能在這里感受非遺的魅力,讓更多人通過體驗印染,了解非遺。
目前,曾亞蘭還在織布街上新增了一個“植意織造”的空間,打算恢復傳統(tǒng)的織布場景,全鏈條還原織布街往日的業(yè)態(tài)。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qū)的織布街
猇亭區(qū)政府為了真實地保持這個活態(tài)街區(qū),積極實施了織布街的江灘整治,按“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思路,對織布街的步道進行了提量升級,也完善了基礎設施,通過歷史建筑的掛牌,簽訂居民公約,引導居民共同保護織布街。2020年,織布街被納入首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
“現在猇亭區(qū)伴手禮‘猇亭有禮—蘭染非遺禮盒’就是我們的作品。我們還跟文旅部門合作,在市內一些窗口開辟展示區(qū),推廣并售賣我們的手工作品?!痹鴣喬m欣喜地說,政府部門的認可幫助“蘭染工坊”提升了知名度。
近期,“蘭染工坊”的土法印染正在申報市級非遺項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