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寨 東鞏鎮(zhèn) 張家寨寨房 春秋寨
青龍古寨
臥牛寨
□ 王云峰
南漳古山寨屹立于荊山山脈東麓群峰之巔,靜靜地等待人們不斷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南漳縣現(xiàn)發(fā)現(xiàn)各類古山寨一千多座,總面積達800萬平方米。清同治《南漳縣志·建置志》收錄11座古山寨,《南漳縣地名志》(2014版)收錄84座,2007至2008年南漳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收錄390座,其中石寨346座、洞寨42座、土木寨堡遺址2座,還有數(shù)百座損毀較重的沒有收錄進來。
南漳的每一座古山寨就是一座濃縮的古代歷史景觀。2008年,18座古山寨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南漳古山寨群入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fā)現(xiàn)”。同年,被湖北省民協(xié)授予“湖北省古山寨文化之鄉(xiāng)”稱號。2013年,以臥牛寨、春秋寨、張家寨、樊家寨、青龍寨和尖峰嶺寨為代表的南漳古山寨群,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南漳縣被中國民協(xié)授予“中國古山寨文化之鄉(xiāng)”。2020年,南漳縣成立古山寨申遺辦公室,準備把南漳古山寨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南漳古山寨多建于險峻、隱蔽、有一片開闊地的高山之巔,山高木密,道路崎嶇,它們到底是什么時候修建的,又有怎樣的特征?
始于兩漢,興盛于明清
南漳古山寨分布面廣,修建跨越年代較長,即便是同一座山寨,有可能跨越不同朝代,可以說代代修建,代代拓展。南漳縣東鞏鎮(zhèn)隆興寨的清道光年間的一塊石碑上記載:“思考治理亂世要從長遠考慮,謀百姓身家性命平安之計,過去曾有黃巾赤眉在這里興風作浪,他們的各種后繼者常來襲擾,我們?yōu)榇藬U修這個山寨?!薄逗鬂h書》記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劉秀二十八(宿)將之一的臧官率兵至中廬(今南漳),駐守駱越(今臥牛寨),建兵營(寨),證明了南漳古山寨在兩漢時期就存在。南漳古山寨起源于兩漢時期,但興盛于明清時代。明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賦役的苛重,荊襄成為“流民”和“逃戶”聚集最多的地方,成化元年以劉通、石龍為首的“流民起義”,南漳成為重災區(qū),起義軍為抵抗官兵的追剿,大戶人家為逃避起義軍的騷擾和搶劫,都紛紛修建山寨。清朝嘉慶年間,川、楚、陜爆發(fā)白蓮教起義,襄陽王聰兒聲勢最大,盤踞襄陽南漳一帶。起義軍、民團、富紳因此大量新建和維修明代修建的山寨。著名紳士馮哲夫在《徐總兵墓志銘》中寫道:“唯嘉慶時,白蓮教匪倡亂,由川而楚,余孽往往竄入俶肆擾害,鄉(xiāng)人多于山頂筑砦以相守御,迄今山間累累相望者,咸舊日避亂處也?!表渭凑?。清《胡文忠公文集》記載:嘉慶七年五月,賊匪現(xiàn)雖分竄,仍以南漳為歸宿……如高岡之處,山寨極多,形如城郭,其路僅有一線可登,居民每多蓄糧囤積于上。由此可見當時山寨之多,從民間發(fā)現(xiàn)的石碑也證明,南漳的古山寨多建于明清時期,特別是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時期是南漳山寨大建設時期。
形狀各一,多用于軍事
從外形來看,南漳古山寨多依地形擇險處而修建,根據(jù)山形山勢和走向,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條形、回字形、三角形、不規(guī)則形等。山寨就地取材,依山為基,以石筑墻,“干打壘”砌筑,寨門及寨墻均用大石塊羅列堆積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自然天成,無灰漿、水泥等任何粘合劑。寨墻一般高約5米、寬約1.5米。寨門內左右兩側各有一大孔,為關閉寨門所用。寨門的數(shù)量和方位不固定,一般有二層高大的門樓,上有瞭望孔、槍眼等防衛(wèi)設施,是一個重點防守的碉堡。在寨門前必經之路選擇隱蔽、險要處建筑寨卡,以保衛(wèi)山寨。城墻內則依山就勢建有石屋,石屋功能較全,有儲藏室、臥室、廚房、蓄水池等,規(guī)模大的山寨內還設有打更室、會客室等。
從質地來看,南漳古山寨有石寨、洞寨和土寨。石寨即普通山寨,用天然的或打磨過的石頭、石塊筑成的城堡,在南漳這類山寨數(shù)量最多,有的內城外郭,或附有甕城(也叫月城),建于高峰;洞寨,即利用天然溶洞,經過改造,內有石砌或夯筑的墻郭,外筑城墻、寨門,或建于山腰或建于河旁,主要依據(jù)山洞所在。土寨,也稱土城,主要在南漳丘陵平原地帶,因無山可依,無險可守,遂夯土為寨,多為土木結構。
從分布來看,南漳1000多座山寨,集中在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山峰上、河谷里,多數(shù)集中在南漳西南、西北山區(qū),可以說南漳的西南西北山區(qū),村村都有山寨,有的一個村有十多座古山寨,如此大規(guī)模的山寨群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罕見的。
從功能來看,山寨的主要功能在于軍事防御和避難。山寨的軍事防御功能俱全,建在陡峭之處,易守難攻,軍事所需的碉樓、炮臺、巡道、哨卡、箭道、槍孔一應俱全。山寨也是村民避難的場所和物資囤積儲備中心,特別是當?shù)刈迦汉袜l(xiāng)紳所建的山寨更是承載著保護一方百姓平安的重任,兵荒馬亂之際,遇有散兵游勇的騷擾和土匪的侵擾乃至山洪猛獸的威脅時,村民們便到山寨棲身,避災消禍。戰(zhàn)亂之際,山寨也是鄉(xiāng)紳的糧食和其它貴重物品的密藏之地。
研究價值高,保護性開發(fā)前景大
巍峨聳峙,屹立在高山之巔,歷經千百年風雨的南漳古山寨是不能再生的歷史遺產,具有極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它是珍貴的歷史遺物,是“最直觀的教科書”,見證了大千世界的滄桑巨變,對研究當?shù)氐臍v史及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古山寨的身上,折射了特殊時代的社會面貌,反映了一個時代普遍的社會心理。尤其是關于古山寨的建造方式、經費籌集方式、寨長推選方式、守寨方式等等,更是民俗研究的重要內容。當前,南漳縣在加強對古山寨保護的前提下,正適度進行旅游開發(fā),挖掘古山寨歷史文化資源,結合鄉(xiāng)村振興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將古山寨作為鄉(xiāng)村旅游的“金字招牌”,打造成該縣生態(tài)旅游文化的一個品牌,向國內外推介。
(攝影/張宗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