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漢宮乞巧圖》(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明代 金钑花釧 湖北省博物館藏
明代 金鳳簪 湖北省博物館藏
清代 粉彩西廂記故事 鼻煙壺 武漢博物館藏
清代 乾隆款 雙鳳交頸玉執(zhí)壺 武漢博物館藏(@動脈影 攝)
清代 牙雕西廂記故事 筆筒(局部) 武漢博物館藏
商代 玉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戰(zhàn)國 彩繪漆木鳳鳥雙連杯 湖北省博物館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實習生 張斕馨 龐澤超
寓意同甘共苦的彩繪漆木鳳鳥雙連杯、展現(xiàn)鳳凰于飛的雙鳳交頸玉執(zhí)壺……一件件文物透露中國人獨特的浪漫情懷。八月二十九日,又是一年七夕,透過荊楚文物,去探尋七夕節(jié)背后流傳千年的文化內(nèi)涵。
男耕女織 觀象授時
原來你是這樣的七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逼呦ψ畛跖c勞作及星象觀測相關,古籍《夏小正》記載:“初昏,織女正東鄉(xiāng)(向)?!泵慨斂椗菓覓煲箍铡⒚髁翃Z目時,就說明農(nóng)歷七月到了。
七夕節(jié)又稱“乞巧節(jié)”,古籍《開元天寶遺事》提到女子們在七夕會捉蜘蛛放到盒子中,第二天以蜘蛛結(jié)網(wǎng)的疏密判斷“得巧”多少。七夕節(jié)爆款玩具“磨喝樂”(土泥偶人)、象征一舉奪魁的“紅木根雕魁星”……都向我們展示七夕節(jié)俗活動的多姿多彩。
七夕乞巧是古代畫家熱衷描繪的題材,流傳至今的歷代畫作亦有多卷。其中,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漢宮乞巧圖》,為明人仿仇英之作,頗具代表性。圖中婦女梳高髻、環(huán)髻等,穿襦裙裝,描繪了宮中女子備辦飲食、乞巧祭祀的場景。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牛郎織女的傳說為這個節(jié)日增添了浪漫色彩。關于鵲橋相會,西漢古籍《淮南子》上就有記載:“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币环汕迩∧觊g的畫家姚文瀚繪制的《七夕圖軸》,則將牛郎織女的傳說具象化。上方藍色天空里喜鵲在忙著搭橋,一道彩虹橫跨在銀河上,牛郎織女互相凝望。畫的下半部分是人間過七夕的熱鬧景象,天上牛郎織女相見,地上人們也在慶祝。
鳳凰于飛 比翼和鳴
古人眼里美好愛情的模樣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古往今來,人們樂于將傳統(tǒng)的愛情觀念抒發(fā)在詩文書畫、服飾繡品、玉瓷牙雕之中,寄托著比翼和鳴、地久天長的美好愿景。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商代玉鳳,為鏤空雕刻的單鳳,其造型優(yōu)美,線條流暢,制作精細。專家認為,該玉鳳屬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的珍藏之物,出自長江中游,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表明古人對鳳的喜愛與崇拜代代相傳。
武漢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清代吹簫引鳳玉人,生動再現(xiàn)了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鳳、羽化登仙的傳說,寄托著古人對美滿婚姻的殷切期盼。
比翼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此鳥必雙雙并飛,若單獨則無法行動,比翼雙飛也比喻夫婦恩愛情深,形影不離。
武漢博物館館藏一件清乾隆款雙鳳交頸玉執(zhí)壺,晶瑩溫潤,研琢嚴謹,紋飾婉約。玉壺構思之奇尤惹人注目:壺身圓雕成兩只親昵依偎的連體鳳鳥,蓋頂為交頸的鳳頭,臉頰相貼,兩足相抵,好似在喁喁私語,說著甜蜜的情話。再看其壺底刻有“乾隆御制”描金篆書款,推測為清宮婚禮時所用。
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戰(zhàn)國彩繪漆木鳳鳥雙連杯,新穎別致,做成鳳鳥背負雙杯的形象。其造型和紋飾都很有楚地特色,一般被認為是最早的合巹杯。如何讓新人在婚禮上同時飲酒?奧秘在于雙連杯接近杯底處,有一根細管將兩杯連通。夫妻雙方只需各執(zhí)一根管子放入杯中,形似各自飲酒,卻是在飲用同一杯酒。武漢博物館的臨展“美石之語——天津博物館藏明清玉器展”,展出了一件白玉云紋鷹熊紋合巹杯,與彩繪漆木鳳鳥雙連杯雖材質(zhì)不同,造型卻極為相似。
如今,新人在婚禮上喝交杯酒的習俗,應是由古代合巹之禮演變而來,同樣是為祝福新婚夫婦同甘共苦、永結(jié)同心。
金簪金鐲 鴛鴦戲蓮
日用器物里的浪漫表達
“結(jié)發(fā)夫妻信,一綰青絲深。”發(fā)飾在古代可作為男方贈予女方、表達真情的美好禮物。
明代梁莊王墓出土的頭飾,多為金累絲鑲寶石工藝,其中,梁莊王妃的一對金鳳簪極其精美華貴。以細如毫發(fā)的金絲累疊成纖細秀麗的鳳凰造型,鳳尾的羽毛蓬松舒展、玲瓏剔透。金鳳立于祥云之上,仿佛即將展翅飛翔。金鳳簪使用時插在發(fā)髻兩側(cè),從傳世的明代皇后畫像和貴族命婦畫像上,可以看到插戴銜珠金鳳簪的形象。
明代親王娶親的聘禮中,包括金釧和金鐲。梁莊王妃的金钑花釧共有兩件,戴上之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均為數(shù)道金圓環(huán),相互不關聯(lián),宛如佩戴著多個手鐲,以體現(xiàn)其高貴身份。與金钑花釧同出的還有兩件金鑲寶石鐲,這副活銷式開閉手鐲,佩戴時可自由啟合,鐲外壁裝飾有金累絲纏枝卷草地紋,鑲嵌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共存13顆。
普通人家的愛情信物可能沒有金簪、金鐲,但在鴛鴦紋飾里也藏著別樣浪漫。
鴛鴦自古就用來比喻男女愛情,鴛鴦戲蓮紋常出現(xiàn)在婚嫁、陳設的器物上。武漢博物館收藏明代青花鴛鴦戲蓮紋蓋罐,器身鴛鴦戲蓮紋突出醒目,熠熠生輝。一件元代鴛鴦戲蓮金簪,其上嵌有兩只立體鴛鴦,四周以金絲制成渦紋,寓意鴛鴦戲于蓮池水中,技藝精巧、頗有意趣,表達了古人對美滿婚姻的向往。
白蛇傳 西廂記
文物里還藏著這些愛情故事
各地博物館珍藏的文物里,除了牛郎織女傳說,還有與《白蛇傳》《西廂記》等古代愛情故事有關的。
武漢博物館珍藏的清代粉彩白蛇傳故事圖鳳耳瓷瓶,通體繪《白蛇傳》主要場景:斷橋邂逅、同船共渡、水漫金山、仕林祭塔等。整件器物端厚挺拔,色澤明麗,畫工精湛,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描繪生動。
《西廂記》作為中國古代愛情故事的代表,在民間流傳極廣,在文物上也多有體現(xiàn)。武漢博物館珍藏多件西廂記人物故事題材器物,其中一件清代牙雕西廂記人物故事筆筒,外壁以白描手法淺刻鶯鶯焚香場景:院中太湖石旁,鶯鶯正焚香,院外張生隔門窺探。一套粉彩西廂記故事鼻煙壺,共12件,壺體方扁形,上施金彩花卉圖案,正反面描繪《西廂記》故事,壺底均有“大清乾隆年制”款。
據(jù)了解,國外博物館還收藏有《西廂記版畫》《風月秋聲·西廂記圖冊》等相關題材文物。鶯鶯與張生的故事為世人反復吟詠,主要在于它道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愛情理想。
圖片來源:各館官網(wǎng)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