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被稱為玉米之國。它被普遍認為是玉米的誕生之地,也是玉米文化的發(fā)源地。
漫步在首都墨西哥城,濃郁的玉米文化早已滲透進生活的點點滴滴。街頭的農貿市場,五顏六色的玉米整齊地碼放著,它們是墨西哥人每天的口糧;公園里的小販,一輛四輪車,塑料杯子裝上玉米片,撒上辣椒、鹽和檸檬汁,就是一家人的生計;各式各樣的餐館里,玉米粉被制作成塔科餅(Taco),餅卷一切,成為富有墨西哥特色的飲食文化。
墨西哥人對玉米的依賴不僅體現在“舌尖”上,也體現在精神上。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講述著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對“玉米神”的崇拜。在民間傳誦的詩歌里,流傳著“墨西哥的力量,就蘊藏在這古老宇宙的中心,在那沉默的玉米種子之中”的詩句。
在墨西哥人的神話里,人是由玉米粉捏成的,玉米團柔軟勁道,代表了柔軟與堅毅,正如墨西哥人的精神:熱情奔放而堅韌不拔。這種精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幫助他們戰(zhàn)勝貧瘠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驅趕入侵的外敵,得以代代延續(xù)。
然而這種延續(xù)千年的玉米傳統和文化,隨著經濟和科技的變遷遭遇困境。本來玉米自給自足的墨西哥,現在進口才能滿足需求。從發(fā)源地到依賴進口,玉米成了墨西哥人一樁沉重的“芯”事。
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的第一年,即1994年,玉米的免稅進口配額原本設定為250萬噸。但墨西哥政府后來并未能嚴格執(zhí)行配額制度,導致美國玉米憑借價格優(yōu)勢大量涌入墨西哥市場。
美國農業(yè)高度機械化,其玉米價格遠低于墨西哥本國的玉米。相比之下,墨西哥的農業(yè)勞動生產率較低,陡峭多山的地形和貧瘠的土壤很難進行大規(guī)模機械化作業(yè),在與美國廉價玉米的競爭中處于劣勢,本地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逐漸減少,再加上干旱減產,對美國玉米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
由于玉米在墨西哥人的食物鏈中占據重要位置,墨西哥與美國圍繞玉米的矛盾和摩擦也隨之而來。盡管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與否尚存爭議,但隨著美國大量轉基因玉米進入墨西哥市場,墨西哥政府于2020年底頒布法令,宣布在2024年前逐步取消轉基因玉米進口。后來,又修改法令,允許進口轉基因玉米用于牲畜飼料和工業(yè)消費品生產,但禁止用于食品生產。
為扭轉局面、降低對美國玉米的進口依賴,墨西哥政府加大了對農業(yè)科技研發(fā)的投入,特別是在非轉基因玉米種子培育方面投入了更多力量,以便為墨西哥在美墨轉基因玉米爭端中贏得更多籌碼。
在南美,玉米種類繁多,僅在墨西哥,就有至少59個本地玉米品種,而世界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玉米儲存庫——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便設在墨西哥。
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成立于1966年,位于墨西哥中部特斯科科市郊外。中心內部有一座“種質銀行”,儲存著超過15萬份小麥種質和超過2.8萬份玉米種質資源。
2022年11月,我作為小分隊的一員前往采訪。當工作人員打開兩扇厚重的隔溫門后,懸掛在種質資源儲存罐上的中國國旗,赫然表明了它們的中國身份。在中心主會議室外,花園兩側的墻壁上,醒目地用漢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書寫著“玉米”與“小麥”字眼,描畫出“全球合作”的底色。
1974年,中國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建立了研究伙伴關系。至今,已有20多家中國機構參與了種質交流,為中國農業(yè)發(fā)展帶來世界經驗。同時,來這里交流工作的中國科研人員也把中國經驗分享給世界,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1997年,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國辦事處成立。2016年,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獲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F任中心主任布拉姆·戈瓦爾茨對我們說,與中國的合作稱得上是攜手保衛(wèi)世界糧食安全的“雙贏”范例之一。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干旱、洪澇等極端天氣近年來頻發(fā),威脅全球糧食安全?!拔覀兣c中國科學家合作,一同研發(fā)更節(jié)水、抗病、能夠應對氣候變化的玉米和小麥,提高糧食產能的同時減少污染,這不僅能幫助中國提升糧食安全,也為世界帶來更多糧食保障?!备晖郀柎恼f。
有的國家以加征關稅、“脫鉤斷鏈”相威脅,中國則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贏,支持全球南方國家實現更大發(fā)展。相信,拉手而不松手,“小院高墻”終將被突破。(閆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