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網(wǎng))訊(通訊員 黃鶴)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踐育人的重要論述,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實踐大課堂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將愛黨愛國情轉化為砥礪奮進的自覺行動,激勵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黨委在今年1月至今面向全體學生開展了“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
社會實踐形式多樣,受眾面廣
值此建黨百年之際,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社會實踐以“探尋建黨百年記憶,引領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為主題,圍繞“踏尋紅色之旅·傳承革命基因”、“追憶英雄事跡·永葆赤子初心”、“探尋歷史腳步·接力祖國建設”、“筑夢新時代·迎接新篇章”等開展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系列實踐活動共組建了38支小分隊,近300名學生積極參與,足跡遍布26個省。
譬如,學院研究生第六黨支部李康團隊,前往宜昌市大撤退紀念園、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開展了解紅色底蘊,緬懷先烈同胞實踐活動;學院研究生第一黨支部李晨團隊,前往濟南市濟南戰(zhàn)役紀念館,開展愛我中華,揚我黨威主題調(diào)研;學院學生第四黨支部江雨辰歆團隊,前往六安大別山紀念館、六安的金寨縣、攀枝花市,學習“ 紅色精神 ”;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厚穎歆團隊,前往武漢市美術館參觀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學習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謳歌黨的百年輝煌成就,致敬武漢人民和全國人民英勇的抗疫精神;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郭明金團隊,前往秭歸縣石柱土家族村進行實地考察,提供了無人機操作技術指導、普及了無人機巡檢相關知識、為當?shù)馗浇r(nóng)網(wǎng)進行無人機勘測等志愿服務工作。學院第一黨支部的袁丹青團隊,采訪有35年黨齡的沙市農(nóng)廠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傾聽初心,感受力量,傳承精神。
社會實踐內(nèi)容充實,師生感觸深
“踏尋紅色之旅·傳承革命基因”專項實踐活動小組,先后前往“蓮沱九四暴動革命烈士紀念碑”、“襄西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共當陽小組誕生地舊址”、“中央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武昌起義門舊址”、“‘八七’會議會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安革命烈士陵園”、“紅安七里坪鎮(zhèn)”、“許家沖村”等地,踏尋革命遺址,學習革命英雄事跡,開展愛國教育,引導學生弘揚并傳承優(yōu)秀革命基因。學生黨員紛紛表示,通過實踐學習,增強了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了責任擔當精神,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同樣,參加“追憶英雄事跡·永葆赤子初心”和“探尋歷史腳步·接力祖國建設”專項實踐活動的同學們深深地感悟到中國共產(chǎn)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質(zhì),發(fā)自肺腑地理解了“聽黨話、跟黨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牢固的信仰、堅定的信念、篤定的信心跟隨中國共產(chǎn)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拼搏。
成效顯著,實踐育人做深做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重視實踐育人,堅持教育同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干。社會實踐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實踐出真知,對社會的“真知”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來完成。
下一步,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將更加重視實踐育人,加快構建“實踐育人共同體”,進一步發(fā)揮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不斷拓展學生社會實踐的平臺和路徑,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好的條件。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講解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堅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永遠熱愛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堅定不移地跟著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聽黨話、跟黨走”從思想認同轉化為行動自覺,進而把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人生的價值追求和崇高理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同頻共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